Skip to main content

針對月經不來的患者,西醫第一步仍多比照月經遲來或不規則者,採取給予調經藥或催經藥的治療模式,然而對於為功能性下視丘性閉經(FHA)的患者,服用調經藥或催經藥的效果多不理想。不是藥吃了月經一樣不來,就是有來也只是點狀深咖啡色出血;或即使吃藥後,總算來了兩到三天看似接近正常狀況的月經,但比起患者過去月經表現,大多仍偏量少色暗時間短,且一旦沒有持續服藥,下個月月經照樣不會來。

增加體重才是不二法門

根據2017年的國際內分泌學會臨床指引(The Endocrine Society’s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),功能性下視丘性閉經(FHA)的第一線治療為「增加體重」。研究發現FHA患者的月經是否能恢復正常,與其本身的身體質量指數(BMI)、體脂肪量、或是否有飲食失調疾患、過低體重和精神壓力有關,因此首要鼓勵患者調整生活型態,藉由增加熱量攝取減少運動消耗,來達到增加體重的目的。

是的!你沒聽錯,他們對於FHA的建議就是要患者「多吃少動」,這麼愉快又輕鬆的治療方式肯定不難達成吧?既然如此,為什麼仍不乏年輕女性深受其害呢?這就要來談談多數FHA患者內在的矛盾心思,因為多吃少動」正是他們最害怕的事情。

如前所述,FHA常見的三大類型為飲食失調、運動失調和精神失調,這三個類型雖然各自獨立,卻又互相影響。飲食失調的這群患者,他們極度害怕肥胖,有時甚至達到病態的地步,然而剛開始症狀不明顯時,外人其實不容易發現。他們可能精確地計算每一餐熱量,或吃任何東西都堅持只吃一半,以便將一天總熱量控制在比基礎代謝率來的更低;他們也可能選擇用水果、生菜沙拉、優格麥片來代替正餐,以避免攝取到澱粉類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;碰到聚餐時,他們會限制自己那一天除了當餐不准再進食,或選擇在飯局上忙著幫別人服務、夾菜,以分散自己可能吃到食物的機會;他們還可能不知不覺中,看似打著健康的名號,拒絕觸碰所謂對身體有害的烤炸辣等高熱量食物,然而真正原因卻是來自於內心對變胖的恐懼。

【學習跨越怕胖的那道坎】

這群人的生活重心是外人難以理解的,他們通常只專注在食物、體重和身型上面,他們在意每天三餐要怎麼分配熱量比例,他們在乎每天體重機上的數字,和鏡子裡的自己是不是大腿又胖了一些,偶爾體重稍微多出0.1公斤,就責怪是自己吃太多,而懲罰性地更控制飲食,肚子餓仍死命靠意志力忍耐,不小心吃了就非常懊悔難受,負面情緒爆炸,嚴重甚至得把食物催吐出來才會安心。然而事實上,這些女性不但一點都不胖,體重都還低於正常BMI值,體脂率更經常不到15%。

因為懼怕變胖,他們通常還會加上運動,適度運動固然對健康有益,然而當運動已演變成一種心理壓力;或在本身攝取熱量不足的情況,仍堅持進行超過身體負荷的運動量;久而久之飲食失調之際,也會運動失調。相反過來,對於如長跑選手、芭蕾舞者等女性運動員,除了本身長時間從事劇烈又大量消耗體能的訓練,為了保持完美體態還得克制食慾、節食少吃,運動和飲食兩者失調,自然是雪上加霜。

想停止這種惡性循環的唯一手段,正是「多吃少動」,然而即使患者理智上能了解,情感上卻往往難以跨越心中那道「我就是不想變胖啊…」的坎。為了幫助這類患者達到「增加體重」的目的,會選擇以緩慢漸進的方式,來取代劇烈的立即性改變,讓患者能夠慢慢接受新的生活步調,又或者應該說是回歸過去相對正常的飲食和運動模式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