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還記得宥宥八歲第一次踏進診間時,從頭到腳到處可見明顯的紅疹、脫屑和瘡痂,有些部位被抓破出血,伴隨滲出液,流湯又流水;有些部位則因皮膚長期反覆受損,造成外觀乾燥粗糙、色素沈澱又黑又暗。宥宥除了四肢、頸部搔癢厲害外,雙側臉頰也發紅、脫皮得相當嚴重。短短幾分鐘的門診,只見他不是一下抓手、就是一下抓腳,根本沒停過,看得實在好心疼。

「蘇醫師,宥宥的皮膚在西醫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,然後也治療了一陣子,但一直好好壞壞,尤其最近感覺越來越嚴重,每天看他早上抓,晚上也抓,連好好睡個覺都很難,做爸媽也跟著好痛苦。我聽朋友說中醫好像可以處理,所以才想說來問問看?」

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
宥宥的皮膚症狀是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非常典型的表現,不過到底什麼是「異位性皮膚炎」呢?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,主要與遺傳有關,約影響了3%∼5%的小朋友,其中五到六成會在一歲前的嬰兒時期發作,三成則在一到五歲之間發病。主要症狀包括皮膚搔癢、乾燥、起疹、經常反覆搔抓、對外在環境刺激物敏感等。外觀上則有急性和慢性期之分,前者的濕疹變化包括紅疹、流組織液、脫屑及結痂,後者的濕疹變化則如皮膚增厚、顏色變深、粗糙及苔蘚化。此外依據發作年齡不同,嬰幼兒病症多好發於膝蓋、手肘、臉頰附近的皮膚,青少年及成人則轉為出現於手腕、手肘、膝蓋或是腳踝彎折處,及部分臉部、頸部。

【中醫怎麼看異位性皮膚炎

隨著年齡增長,其實約有八成小朋友能完全擺脫異位性皮膚炎、或改善至偶爾誤觸過敏原才會間歇發作的程度。然而剩下兩成其搔癢症狀卻可能持續加重,並伴隨搔癢範圍的擴大。目前西醫治療方式,仍以皮膚保濕、避免汗水刺激、外用類固醇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為優先,除非少數嚴重個案才會考慮使用口服或注射型類固醇、照光治療,或於合併感染時使用抗生素。

從中醫角度出發,處理異位性皮膚炎就好比處理過敏性鼻炎,兩者同樣都是因體質誘發的毛病,因此回歸源頭還是得改善小朋友的「異位性體質」,進而達到穩定皮膚屏障的目的。說到體質,除了不可避免的先天基因條件,也別忘了後天養成的影響,其中體內氣血陰陽的平衡與否,便是重要關鍵。如同多數疾病,往往都是體內先失衡了,才開始出現身體不適的警示訊號;因此皮膚屏障出問題,必定也是先從體內氣血陰陽的不穩定開始。

異膚孩子們的體質,以膚表汗孔的排放功能不佳最常見,汗孔無法開闔自如,該排出的汗水排不出,便容易讓代謝廢物卡在皮膚表層,要走不走又要留不留,進而產生搔癢、發紅、起疹等反應。此外也得注意火氣和濕氣的問題,剛出生嬰兒的身體就像一顆小火球,因此多數學齡前小孩仍偏向熱性體質,此時再加上晚睡、不愛喝水等壞習慣,自然只會加重體內火氣,火氣過多難以排出,不但皮膚發疹搔癢,更不難見口乾口渴、口臭便秘、易怒生氣等症狀。至於濕氣則與脾胃有關,理想的脾胃功能會將外來食物好好吸收,轉化成氣血營養供應全身;同時也將過程中產生的痰濕瘀等廢物排除體外,維持正常代謝機能。然而一但脾胃運作功能失常,除了可能出現胃脹胃酸、排便不順、食慾不佳等消化道問題,濕氣的累積也會誘發皮膚過敏。

【體質穩了,環境飲食也很重要】

因此中醫要做的其實很直觀,就是想辦法把孩子們的「異位性體質」調整到相對穩定的狀態,好比汗孔開闔調節不佳的,儘可能矯正排汗機制到理想狀況;體內火氣過於旺盛的,就稍微補點陰、清點熱;或體內充斥太多濕氣的,則得先把腸胃系統處理好。總而言之,還是根據每個小朋友體質的不同,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方向。

然而就算體質調穩了,爸爸媽媽也千萬不要忽略,若能同時配合注意環境和飲食,絕對會有加成的療效。例如:盡量避開有塵蟎、灰塵、菸害、空污等明顯過敏原的環境;大家都聽過異膚孩子「夏天怕汗、冬天怕乾」,除了流汗快擦乾、洗澡後上乳液,環境也不宜過乾或過濕,維持50-60%濕度最理想。乳液選擇成分溫和、不刺激且保濕度佳的,建議每天至少早晚兩次,嚴重時最好三到四次一天。

飲食內容則是相對容易被忽略的區塊,然而在臨床卻能造成相當大的影響,我一般建議異膚小朋友應戒除起司、巧克力和其相關製品,並少碰如芒果、竹筍、香菇等被中醫稱為「發物」的食物。若還願意更進一步改善,各種調味過重的辛辣物、加工食品、或有一堆看不懂添加物的糖果、零食、餅乾等,當然能少吃則少吃會更好,不但能降低皮膚發炎的情況,對於小朋友本身生長發育以及避免第二性徵提早出現等,也都是有正向幫助的!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