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「醫生,這陣子我身體開始莫名發燒,雖然說高不高,多落在37-38度之間,但總是比我本來的正常體溫高。西醫已經看了很多科,該抽的血、該驗的指數也都做了,卻因爲檢查一切正常,找不出問題,西醫只叫我先觀察就好…」林先生無奈地說著,「偏偏這種低燒感,容易讓我整個人很不舒服,說要忽略也很難啊…」

臨床上,像林先生這樣不明原因身體低熱的患者,其實比想像中還多。這些人經常遊走在西醫各科,卻找不出任何感染源,血液檢查也沒有過高的自體免疫抗體,或不正常的腫瘤指數等。少數人甚至花錢做了自費的全身健康檢查,只為揪出罪魁禍首,結果報告全部正常,只能說得知身體健康還是好事一樁,但莫名低燒退不掉,卻依舊令人感到徬徨又無助!

【發燒狀況百百種 中醫先分兩大類】

      中醫處理發熱問題,大多區分為「外感」和「內傷」兩類。

一、外感發熱

外感發熱,白話來說就是一般常見的感冒發燒,人體為了對抗外來風寒邪氣,自主啟動體內免疫機制,影響體溫調節中樞,進而出現發熱,也因此外感發熱常伴隨如咳嗽、鼻塞、流鼻水、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,或全身關節痠痛、疲倦無力、畏寒等不適表現。外感發熱一般越早處理越快恢復,透過服用一些解表中藥,喝點溫開水或啜點熱稀粥,使身體微微發汗,最後配合好好休息,感冒減緩的速度,經常快的讓許多患者打破中醫只能慢慢來的刻板印象。

此外,外感發熱中其實有為數不少的患者,是以感冒之後的反覆低熱來表現,他們多表示這種低熱狀態從上次感冒後就一直持續至今,即使所有感冒症狀都沒了,身體卻仍一直微燒遲遲不退,時間可能達一週,甚至更長至一個月之久。對中醫而言,這群患者感冒看似痊癒,實則體內尚有當初外感殘留的風寒餘邪未去,這些餘邪好比處於旋轉門當中,一個快出去卻又出不去的狀況,使得人體的自體免疫反應必須與之對抗,正邪相互交戰,造成熱勢不高但反覆不退。這種情況,只要藉中藥稍微幫身體一把,把剩餘邪氣推出去,熱有出入自然隨之減退。

二、內傷發熱

內傷發熱,牽扯因素相對複雜,且根據不同性別或年齡,也要優先考慮是否受某些內分泌荷爾蒙的影響。依門診常見的患者類型,我個人將內傷發熱又再區分為兩種。第一種是體內陰液不足導致的虛火;第二種則是身體過度疲勞或耗損,缺乏修復造成的慢性發炎

前者因虛火而來的熱,常見於習慣熬夜、晚睡或更年期附近的婦女,除了體溫偏高外,還可能伴見熱潮紅、手腳心烘熱、睡眠障礙、口乾舌燥、眼睛乾澀、皮膚乾裂搔癢等症狀。主要源於身體留住水分的能力下降,加上熬夜晚睡,使得原先能從夜晚睡覺補足的陰液短缺,如同森林日久未逢甘霖,過度乾燥便容易發生大火,身體也一樣,水分不足,自然就會燒起來,這便是仿間經常聽聞的「陰虛發熱」。

後者因慢性發炎而來的熱,或許因現代人生活步調繁忙、作息紊亂不定、工作環境複雜且壓力大,病患出現過度勞心或勞力的數量有逐年遞增的趨勢,身體長期處於過度疲勞、入不敷出的狀態,正氣流失過快,免疫系統低弱,代謝出現問題,身體內部不平衡的結果,便是慢性發炎的開始,諸如低熱、皮膚異常紅疹搔癢、痘痘亂冒、便秘腹瀉交替、腸胃疼痛不適、月經不正常、反覆尿道陰道炎、水腫等都有可能。

【低熱西醫檢查 中醫處理效果好】

不論是虛火還是慢性發炎造成的低熱,在西醫往往找不出什麼問題。然而從中醫角度出發,對於虛火類型的患者,我們給予適度補水和滋陰;對於慢性發炎類型的患者,我們則調解其體內的陰陽平衡,低熱狀況通常就能夠被明顯緩解。

然而姑且不談低熱產生的真正原因,發熱都是身體發出警訊的一種方式,因此即使中藥調理後體溫恢復正常了,也該好好注意,是不是你的生活作息該做些調整了?或者你的飲食習慣該注意一下了?畢竟維持良好作息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不二法門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