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三年因為疫情關係,加上台灣中醫診所越來越普及,感冒優先選擇中醫的患者也跟著越來越多,多到科學中藥都缺貨了!
而來看感冒的患者都很喜歡問,「醫生,我吃藥多久會好?」、「醫生,我下次還需要回診嗎?」其實感冒多久會好,又或者能不能快一點好?除了倚靠醫生的對症下藥,患者本身能不能好好遵守「感冒期間的飲食衛教」,佔了更重要的角色!
【感冒看中醫,到底吃多久藥會好?】
普通感冒,一般來說吃一週中藥,應該就差不多好了。就算沒有完全好,也應該是往好的方向走。什麼叫往好的方向呢?好比咳嗽還在咳,但從原本一整天都在咳變成2-3小時才咳一次;或者原本夜咳頻繁,現在夜咳沒了。好比鼻塞、流鼻水,從一整天沒停過,變成剩下早晚比較明顯;或者本來半夜鼻塞塞醒,現在晚上可以好好睡過夜。
簡單說,只有觀察症狀的頻率和嚴重程度,都有改善,那麼就不用擔心。身體的恢復速度,本來就會根據個人體質條件差異和免疫力強弱,而有所不同。
然而隨著現今病毒種類越變越多,如果碰上的是症狀相對厲害的流感、COVID等,需要的時間就相對比較久。通常第一週都會先處理急性期症狀,包括發燒、喉嚨痛、全身痠痛、頭痛等,身體正處於被病毒攻擊而發炎的表現。等到第二週回診,才會開始處理緊接著出現,上呼吸道的各種症狀如咳嗽、鼻水、鼻塞等。
說到這裡就再強調一下,其實感冒就算正在發燒,也絕對可以看中醫,甚至用中藥退燒的效果也是相當快的唷!
【如果吃了藥變嚴重,會是什麼原因呢?】
如果都有按時服藥,下週回診症狀卻變嚴重了,首先一定先釐清患者這週是不是吃到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?會這樣做絕對不是醫生自己不懂自省,只想要檢討病人。而是臨床上真的太常碰到,怎麼調藥結果都一樣,結果認真一問,才發現原來又是吃錯東西惹的禍。
每個來看感冒的患者,我一定都會特別提醒,服藥期間不要吃冰的和甜的。因為冰的跟甜的都非常容易生痰,冰的更會讓氣管變敏感而加重呼吸道症狀。可是往往醫生和患者對冰的和甜的,總是有天差地遠的認知。冰淇淋、冰棒、挫冰是冰的不能碰,冰箱裡的冰飲、加冰塊的手搖飲也是冰的不能碰,但飲料去冰就不是冰的了?拜託!其實大家都知道去冰了還是冰的啊,如果去冰了就真的變常溫了,怎麼還會有人想要喝呢?
糖果巧克力是甜的、餅乾蛋糕也是甜的,但我卻常常聽到:「醫生,我吃的蛋糕沒有很甜啦!因為我不太愛吃甜的。」、「那個餅乾是手工自己做的,所以都有減糖不會太甜。」是說如果真的不愛吃甜,那就乾脆一點甜食都不要碰。再來如果自己有做過餅乾或蛋糕,那就一定知道吃起來的不甜,其實還是加了非常大量的糖。如果真的感冒、咳嗽了,重點真的不是有沒有太甜,而是甜的就是會生痰,想要感冒趕快好,就不要去做可能會加重症狀的行為。
【以為多吃水果補充維他命,結果咳嗽鼻水變嚴重?】
最後特別提醒,最容易不小心被忽略的就是好像永遠很健康的「水果」。常聽人說生病就要多補充維他命,因此很多父母見到孩子感冒了,就希望他多吃水果,補充維他命也增加免疫力,讓感冒快快好。殊不知水果除了很甜,大多數偏涼性,舉凡想得到的各種瓜類、鳳梨、火龍果、奇異果、柑橘、水梨、小番茄等,吃了常常只會讓快好的咳嗽又在咳起來,快停的鼻水又再繼續流。如果小朋友真的很愛吃水果,實在忍不住,那請先吃蘋果和芭樂就好,這兩著相對性平質溫和,不會影響感冒太多。